当前位置: > 头条新闻

市委书记陈卫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植于心

时间:2019-06-29 来源:群众杂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近期,《群众》杂志刊发市委书记陈卫红文章表示,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将其深入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把准
“三对关系”,坚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些重要论断,生动展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

 

基层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应当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C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实践中,我们注重把准“三对关系”。

 

一是发展与惠民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互促共进,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注重从民生需求中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效衔接、相得益彰。

 

二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我们自觉运用系统化思维,立足东台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远景需求,把抓当前与抓长远有机结合,既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具体现实问题,又始终聚焦事关长远发展、事关群众整体利益的重大问题,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三是共建与共享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我们大力倡导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主战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东台的强大力量。

 

抓牢
“三个关键”,提升发展为民的内涵成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我们应当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更有针对性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重点抓牢“三个关键”。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东台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期,面临做大规模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富民”为方向,在新兴产业培育、重大项目招引、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狠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开辟更多创新创业路径,敲开更多致富之门,让老百姓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二是突出均衡协调。充分发挥区位、空间、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新交通、新经济、新生态、新旅游、新生活“五个新实践”,统筹推进城市转型与乡村振兴,同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着力提高“六个高质量”均衡发展水平,不仅推动经济行稳致远,而且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

 

三是突出绿色发展。东台生态多样性保护良好,优良生态形成强劲的“绿色磁场”效应,广大群众也受益良多。我们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大力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又确立“长三角绿心”的高标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精心打造森林公园、滩涂湿地两张生态“金名片”,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获评江苏人居环境奖。

 

聚焦
“三大感受”,创造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就要求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我们坚持把富民惠民作为使命所在,坚持产业升级与扩大高质量就业同步推进,积极探索推广“八大富民模式”,以一只瓜、一根丝、一篮菜、一棵树“四个一”工程为抓手,放大高效农业的富民效应,充分激发创业创富热情,让老百姓的口袋一天比一天鼓起来。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四保障”,推行扶智、扶志、扶资、扶技“四扶”一体化,以“硬举措”啃“硬骨头”。

 

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教育、医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是体现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做起,高标准新建一批学校、医院、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天然气通达、镇村公交、老小区整治等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彰显均衡教育、智慧医疗、“救急难”互助会、“十大文化名片”等民生特色,实现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

 

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我们积极深化平安东台、法治东台建设,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网格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法治、德治、自治相统一,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让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永葆
“三种情怀”,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我们应当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扎根群众,紧密依靠群众,竭诚服务群众。始终秉持“三种情怀”。

 

一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基层干部距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接触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地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无我”境界,积极涵养“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建立健全联系镇区、服务项目、帮扶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等有效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沉下去”“接地气”“优服务”,以干部的辛苦程度赢得群众满意度。

 

二是“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的实干情怀。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判。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恪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把“人民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标尺”,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抓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注重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引导各层各级只争朝夕、创新实干,以严实作风创造一流业绩。

 

三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廉情怀。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围绕“常、长”二字严抓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服务效能,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推动各级干部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惠民生,为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懈奋斗。

 

 

      摘编自《群众》2019年第11期,原标题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植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