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实践感悟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姜兰芳:我和我的祖国

时间:2019-10-15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我,生于六十年代,亲身体验了祖国的日新月异、气象万千!记得小时候,一家四代人合住在一个“丁头府”的草屋里,没有窗户,只在屋顶上留一块小玻璃透光。人字型的屋子墙壁是由芦苇编成并用河泥抹匀防风保暖,一共两间,前面是堂屋,堂屋里有土灶、紧挨土灶旁边是一张小饭桌,这是全家一起吃饭的地方,堂屋正中有张神台用于祭祀。神台前一张方桌四张长凳,只有家里来客人才会启用这张方桌。靠东墙一张睡柜,上面睡觉下面放粮食。里间一般隔成两间,放两张床,全家的衣物棉被(不过也没多少)等杂物都放在里屋。那时的理想就是多挣工分把房子顶换成草盖瓦封檐。

大集体时代男女老少只要能起床能走动,都上集体挣工分,升旗上工、半旗休息、落旗下工,休息期间组织学习识字写字。常常早晨煮一锅山芋吃到晚上。由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饭时常常捧着饭碗边吃边玩,从村的东头吃到村的西头。一到晚上由于煤油上计划,所以都早早熄灭煤油灯睡觉。谁家做了一件新衣服可以与几家分享,出门走亲戚可以借着穿。哪家办喜事请客了,碗具桌凳左邻右舍把自己家的标上名字借来,大家都来帮忙烧菜做饭,客人住不下的可以借住邻居家。那时每家的生活几乎差不多,吃肉买米扯布等都上计划。大多数人家一年不见肉鲜,来了亲戚才舍得煮一点米饭。特别困难的除左邻右舍帮忙外政府救助补贴,几乎家家日子过的都是波澜不惊。

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的到来,家家户户分到了田地,承包一年下来,左邻右舍陆陆续续盖起了三间大瓦房,有南北窗台和北门,通透敞亮。不知不觉邻居们走亲戚不需要相互借衣服了,也没多少时间串门唠嗑了,家家用上了电灯,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天天有米饭和韭菜炒鸡蛋吃,就是不来亲戚肉也常常上桌。孩子结婚必须有“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录放机。个别人家子女胆大神气的贩一点鱼虾做点小买卖的,家里都添置了14寸的黑白电视机,天一擦黑门口场地上挤满了看电视的邻居。那时候政府帮每家每户都通上了广播,广播里总是说“将来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开汽车”,长辈们每每听到总说:“现在政府把我们的日子过成这样都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那样的日子对我们来说是个美梦,我们怕是等不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各显神通,不知不觉左邻右舍纷纷从大瓦房换成了洋房别墅,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再到各种好看实用的小汽车。没过几年又纷纷到城市里买房。过去的计划粮票布票成了文物,时代的步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通讯工具从写信到电话到BP机再到大哥大,现在手机的网络已经从4G发展至5G了。电视从黑白到彩色,而且越变越薄越变越大,一切来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反应!

回顾过往,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从不落下一户一人,对家庭困难的农户和个人,政府一双温暖的大手一直牵着走过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从贫穷一步一步走向全面小康,稳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农民搬进了白墙黛瓦的“家园”,乡村旅游受到网友热捧。游客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放眼远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领取了政府的各项农业补贴,享受着党的阳光雨露,以前的危房户现在住着政府扶持盖的新房,日子过得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走访交谈中,常常被一群老人围起来拉家常,一位淳朴的老奶奶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种神仙的日子啊!现在什么都有了,出门还可以坐飞机和铁疙瘩,以前几天的路程现在几个钟头就能到了”。当我们问起有什么建议时,奶奶激动地说:“没有啊,共产党好啊,我没有为共产党做什么,还每月发我们钱。走的是宽宽的水泥路,出门就有公交车,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帮忙运,路灯是亮亮的、树木是绿绿的,花儿是香香的,传说中的神仙也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啊,哈哈......”奶奶爽朗的笑声暖暖的,散发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市委巡察组  姜兰芳)